行业动态
高预期与实际效果的落差
如今,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空气净化器品牌,都在宣传具有多重过滤系统,都号称无论是甲醛还是PM2.5,去除率均在99%以上;甚至在网购平台上,“中和致癌离子”“空气维生素”“室内20分钟见效”……一些空气净化器的功能更是被吹得“神乎其神”。
在厂家的肆意炒作下,空气净化器变得越来越神话了。而对于消费者来说,当发现净化效果并不如预期时,极易形成心理落差,产生失落情绪。
因此,当选择购买空气净化器产品时,消费者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:任何一种空气净化器都不是万能的,都是有使用条件的,比如在多大空间、运行多长时间等等,所谓的“99%去除率”不仅有夸大其词之嫌,目前行业内也根本没有出台“PM2.5去除率”、“净化甲醛效率”这些衡量标准;另外,单就从技术层面讲,空气净化器的“除甲醛”和“除PM2.5”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和处理方式,目前还难以实现兼顾,消费者在选购上也就必须有所取舍。前者主要采用以光触媒、冷触媒技术为代表的化学式分解过滤;后者主要是采用以活性炭、HEPA网过滤技术为代表的物理式过滤;而若以杀菌、消毒的需求为主,则采用负离子技术的空气净化器。对产品仍一知半解的消费者,在选择时要先擦亮眼睛,根据自己实际的净化需求“对症下药”,不能跟风购买。
当然,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空气净化器产品已经综合了以上各项技术,强调可实现全面净化,但事实上,也并不是功能越多、效果就一定越好。从原理上看,空气净化器是一种技术很不复杂的小家电,简单说来就是一个风机+网滤网的组合。风机把空气吸进去,初效滤网过滤掉粉尘、花粉等大一点的颗粒,HEPA滤网过滤掉PM2.5这样的细微污染物,活性炭滤网祛除味道,如此吹出来的就是相对干净的空气了。由此可以看出,空气净化器的关键在于滤网的配备,即滤网的材质优劣将直接影响净化的效果,尤其是我们常说的HEPA滤网,它目前在市场中的价格从几百到上千不等,过滤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。
因此,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并不在于多,而在于精,消费者还是应先弄清楚自己购买空气净化器的真正意图,并挑选对应专业性较强的产品,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产品的综合性能。
另外还需值得一提的是,对于来自于室外空气的PM2.5等微小颗粒物,当室内关闭门窗开启空气净化器后,会有明显的净化效果,但室内甲醛的产生则源于家具、油漆等产品挥发,且在持续不断产生,想靠空气净化器“药到病除”是不可能的。“如果想要清除新房装修中的甲醛的话,最好的办法甚至不如长时间的自然通风。”一位业内专业人士向记者如此表示,“而对于人体能够感知到的空气污染,如二手烟、油烟等刺激性的难闻气味,打开窗户、打开油烟机、打开空调的换气空气,其实都是最快捷、有效的方法,完全不需要使用到只能对内循环的空气净化器,因为这时候的室外空气往往比室内空气要干净得多。”
归根结底,空气净化器从本质来讲,始终都只能起到一种辅助和补救的功能,消费者切不可期望值过高,甚至于盲目崇拜空气净化器的功效。
净化效果不可见、不可知
在空气净化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,被消费者抱怨最多的,莫过于净化效果的不可见、不可知,不知道产品是否真正有效。记者登录了天猫、京东等网购平台,看到了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使用评价不佳,都主要集中在功能不明显和质量有问题上。
“机器对灰尘和气味很敏感,至于能不能过滤PM2.5,暂时还不知道。”
“第三天,甲醛不再报警了,甲醛臭氧味道仍然很浓,正准备去当地服务点报修。”
“第一层滤网很多灰尘了,但空气中感觉灰尘依然不少。而且异味那么明显,指示灯还是蓝色,如同虚设。净化空气效果没感觉,就是一台风扇的效果而已。”
“不知道空气质量到怎样的程度会亮红灯,是否有量化指标?家里新刷了一面墙,也显示蓝灯,但点了一支很小的蜡烛,就马上变红灯了。”
…………
诸如此类的抱怨和吐槽,不胜枚举。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,对于空气净化器的效果,有的消费者表示感觉有效,有的说自己搞不太明白,有的甚至表示买空气净化器就是买个心理安慰。来自江苏的王先生就说,“我每隔半个月就清洗一次净化器的滤网,发现上面沾了很多的灰尘,这说明对空气中的灰尘细菌还是有一定作用的。”不过因为没有标准和参照物,他也不知道是否能够吸附甲醛、PM2.5等。
当然,针对于这一“痛点”,不少空气净化器厂商已经意识到了,在产品中植入了相应的气味传感器、粉尘传感器、PM2.5传感器等等,并在机身上安装了会提示质量好坏、从红色慢慢渐变成蓝色的指示灯,甚至是可以直接显示PM2.5数值的液晶显示屏。
但问题又来了,这些传感器的精准度如何呢?由于是厂商自己研发生产的,会不会有自说自话的嫌疑呢?是否参了水分,是否符合净化标准,消费者都不得而知。
售后成本高,价格如雾里看花
空气净化器并不是买来就一劳永逸的,不管是采用物理过滤,还是静电集尘净化技术,都需要定时的清洗、更换滤网这一核心部件,才能充分发挥净化效果。
但作为消耗性材料,滤网目前的置换成本普遍较高。“我家这台空气净化器,用的是HEPA活性炭滤网,我大概每四个月更换一次,一次就要500元。现在买了大概三年了,一共滤网的钱就花了4500块钱。当初这台机器是花了6380元买的,现在后期配件花的钱几乎快顶上一台新的空气净化器的价格了。”家住上海市静安区的张女士如实算了一笔账,她表示平均每年1500元更换滤网的费用,让她感到有点吃不消。
据了解,由于目前空气净化器的滤材和零部件也都尚未标准化,不仅不同品牌的耗材规格不同,同一品牌不同型号产品之间的耗材往往也存在差别,消费者要更换滤材或者维修机器,都只能找到相应的厂商,耗材价格只能“一口价”,完全由企业说了算。否则,好好的机器就只能变成摆设。
对于价格不透明这一现象,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“属于空净行业发展初期的状态,短期内还无法解决,因为不同厂商在净化产品的技术、设计等方面不尽相同,无法实现耗材的标准化,而且更换耗材的费用也已经成为产品售后利润的一部分。不过,未来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,相信会有一些价格虚高的企业被挤出去,行业价格会渐渐回归理性。”
另一方面,考虑到维护成本高的这一消费痛点,不少空气净化器企业也针对性地推出了“零耗材”产品,打着“永远不用换滤芯”的旗号在市场内热销。其主要原理是采用静电除尘技术取代HEPA滤网技术,当前市面上有远大、霍尼韦尔、大金、富士通将军等都采用了静电除尘技术。但是,静电除尘因为要用到高压放电,所以不可避免会产生臭氧,臭氧对净化空气有一定功效,但应适时保持空气流通,而且一些技术不达标、劣质的机器,很可能会有臭氧排放超标的问题,对健康构成轻微危害。此外,静电除尘滤网毕竟不是HEPA滤网,吸附PM2.5的能力和HEPA滤网相比会稍稍逊色一些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两种类型的产品各有技术千秋,在按需购买的同时,还应到正规卖场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。
智能控制仍是噱头
2014被称为是智能硬件的元年,很多家电产品都被贴上了智能化的标签,空气净化器因为其进入门槛较低而率先被智能化。尤其是随着360、猎豹、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涌入,空气净化器被赋予了诸如Wi-Fi联网、App远程控制、自动启动系统等智能化功能。
但就消费者的实际体验而言,一方面,越来越多的智能功能反而会增加操作的繁琐程度;另一方面,这些所谓的“智能”元素目前也都是千篇一律的。“老产品装上WiFi模块,自己再做一个手机App,能够达到远程控制就开始称自己是智能的了”,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空气净化器。
确实,目前大部分的智能空气净化器都会做自己的App,并且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空气净化器。而格调稍微高一些的空气净化器,则还会让自己的产品可以测试空气中的PM2.5等各项指标,同时反馈到你的手机上。
但在很多人看来,这些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智能,甚至有点儿“画蛇添足”,或者说是“多余花哨没用”。一时的新鲜感过去之后,也就那么回事了,噱头多于实际作用,不仅增加了消费者购买智能产品的成本,还不能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使用价值,产生心理落差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目前空气净化器的最大意义,还是应回归到空气的净化效果上。不过从另一个层面看,互联网企业的“搅局”,让空气净化器以往神秘的信息壁垒、坚固的价格壁垒降下来了,这对消费者来说,也不可谓是一件好事
。